煤电大县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29 09:17 点击数: 来源: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字体:

 

煤炭十年黄金时代,将凤台县送上安徽省GDP十强大县的位置,但同时也让它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环境治理沉疴,大大小小的码头和堆场、洗煤场,让整个凤台县笼罩在随时可能袭来的黑色粉末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新目标。作为一个煤电大县,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实践和探索,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大幅转美,对煤电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有了更真切地感受和深刻思考。

一、现状和问题

近十几年来,凤台县在煤炭经济的强势带动下,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财政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前列。突飞猛进的财政收入给凤台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凤台人民从中受益匪浅,但也付出了很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煤炭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一是土地沉陷,地形地貌遭到破坏。大量开采地下煤炭造成大面积的区域沉陷,已导致全县11.4万亩土地大面积快速塌陷,涉及8个乡镇189个自然庄。严重破坏了地形地貌以及生态环境。水源地改变以及土地沉陷,造成旱系地转变为湿系地,严重影响了原生地的物种生长、生态链和水系循环。沉陷土地大多是肥沃农田,破坏后土壤退化严重。二是矿区水污染严重。水利设施由于开采造成的沉陷被破坏,沉陷积水区的环境也因此而更加恶化。煤炭汽车运输抛洒、堆场不规范堆放经雨水冲刷后汇集低洼地带形成污水。矿区四周居民点及商贸点众多且面积大,生活垃圾无序堆放,污水较多,环境极差。三是难以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耕地。开采煤炭产生的煤矸石和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是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两者均是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煤矸石和粉煤灰,不仅占用土地,而且破坏环境。

(二)煤炭开采以外的其他工业污染。一是煤炭行业伴生行业的污染。在各大煤矿周边,出现众多洗煤厂、煤矸石粉碎厂、煤矸石转厂,这些企业大多环保手续不齐全,环保设施不到位。其污染主要表现在扬尘污染、煤泥水污染、砖窑厂的废气(SO2NOx)污染,加之其产品多用大型或农用载重汽车运输,也产生严重的道路扬尘。二是传统地方小企业污染。我县地方传统小企业以产品初加工、粗加工为主,这些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环保意识不强,很多企业至今没有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三是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近年来,凤台县发生多起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如刘集镇山口掩埋生活垃圾事件、桂集镇非法炼铅事件等。这些事件环境危害大,均构成刑事案件,群众反映强烈。

二、实践和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以归零实现破旧立新,全县生态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树立看齐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环保决策部署。坚持把学习研究党中央、省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作为全县各级干部的必修课,通过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等方式学习研究生态文明工作;对全县科级干部定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集中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方式,大力宣传“新环保法”、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政策法规,形成了县级领导集中学习、科级领导专项培训、社会宣传发动的层级推进机制。

(二)树立系统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在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推进机制,全力落实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加强整体思路设计。成立以县长为主任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做到高位推进。坚持以生态强县为核心,围绕经济转型、环境治理、生态建设,提出“1+3”治理思路。经济转型方面,发挥环保政策、法规和技术效力,以环保压力倒逼调结构、转方式。2012年至2016年,煤电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17.4个百分点,荣获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环境治理方面,坚持县域全覆盖,加大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逐步建立长效、形成常态。生态建设方面,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和湖泊、湿地治理,集中力量抓好扬尘、堆场、小锅炉等治理。获得全省生态县荣誉称号。二是健全推进机制。坚持以绿色发展行动为统领,统筹推进制度建设,形成1个环保规划+N个配套政策的制度体系。成立绿色发展行动专项小组,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将环境工作纳入六城同创环境治理年等活动,形成了工作合力。坚持项目支撑,在全省率先编制《凤台县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建立项目库,以一个个项目确保环保工作落实。

(三)树立问题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围绕管理重点、社会热点、群众焦点、治理难点,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大气、水体、砂场、堆场、码头等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推进、联合督查问责,强力推进建筑扬尘、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基本淘汰2005年前注册的黄标车。燃煤锅炉整改走在全省前列。秸秆全面禁烧成为常态,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PM10年均值从2012199微克每立方米下降至201686微克每立方米,呈现逐年好转态势。二是水污染防治。推行河长制,出台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县乡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基本建立。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淮河凤台段-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稳定保持100%,地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淮河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与打击非法采砂工作,非法采砂基本杜绝,沿淮非法堆场、码头全部拆除爆破,设置禁泊区,沿淮非法采砂船只全部驱离,僵尸船全部拆解,渔民全部上岸安居,淮河凤台段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三是其他领域问题治理。开展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工作。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改水改厕等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全面加强畜禽污染防治监管。开展全省绿色增效示范县、全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县工作,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技术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展堆场整治,不符合要求的矸石粉碎厂、石料加工厂、粉煤灰堆场坚决关闭。

(四)树立责任意识,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切实担负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责任。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将环保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进行考核。每年召开全县环保大会,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定期向县人大报告、政协通报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依法接受监督。强化环保督察,建立环保日巡查机制。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在全省率先建成县域大气预警支持系统,重点污染源实现全覆盖。三是强化应急管理。编制《凤台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持续提升环保应急处突能力。四是强化环境监管。坚持铁腕治污和零容忍态度,常态化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

三、思考和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从发展方式转变、突出问题化解、生态系统保护、监管体制改革四个方面,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路径。作为煤电大县,结合实际,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构建生态治理新格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起一整套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一是划定三条红线。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红线即底线,一经划定绝不允许进行突破。二是严格环境评价制度。运用准入清单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实行不同的准入标准。严守环境质量底线,运用环境生态科学原理设定资源消耗上限,严格碳强度、能耗强度的总量控制,禁止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三是建立科学考核评价制度。侧重把经济转型、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善于将考核与运用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干部任免的重要标准。四是严格环境执法。用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使环保工作走上依法行政的轨道。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强化环境执法,推进司法联动,建立覆盖全县的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机构和环保队伍,提高环境监察监测执法能力。五是推进节能降耗。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二)优先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性开发。坚持生态修复优先,在生态修复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一是重构采煤塌陷区生态系统。实施采煤塌陷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采煤塌陷区水体、土壤、森林、湖泊等生态系统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二是开展保护性开发。一是浅层沉陷区复垦耕地模式。二是深层沉陷区水产养殖模式。三是沉陷复垦地人工林种植模式。四是沉陷区稳沉区工矿企业建设用地模式。即曾建有民宅和企业厂房等建筑物的采煤沉陷区,一般开发治理后作为发展工矿企业或村庄搬迁安置用地。五是生态公益事业模式。建设生态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有条件的发展生态旅游。

(三)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要改变目前农村生态环境面貌,从根本上讲必须解决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当下一家几亩地的散户农业经营模式。以下两种模式切实可行,可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一是现代农业园区模式。该模式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立足资源开发和产业需求,形成的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高效转化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二是农业休闲观光模式。该模式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中极具发展前景的生态农业模式。

(四)探索新型工业之路,实现县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绝不是关停企业、限制发展,而是更好地让企业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必须改变以前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道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传统产业结构,从源头上遏制传统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传统行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转型升级。比如在建材企业方面,依托煤矿固废的煤矸石存量很丰富,在煤矸石烧结砖方面有得天独厚优势,可建设大型现代化工艺的煤矸石烧结砖厂,加快淘汰或取缔小型无环保设施的小型窑厂,既实现对煤矸石的废物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二是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推进煤炭运输封闭化、加工园区化、产业绿色化,加强煤矸石、粉煤灰、中水、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光电、生物质等低碳循环产业,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

(五)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升县域整体生态文明水平。农村普遍存在点多、面广、线长问题,给农村环境治理带来一定困难,今后农村环境治理向两个方向发展:短时期内,以创建为抓手不断美化农村环境;长远看,必须在土地集中化、人口集中化的基础上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一是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布局。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梳理城镇、乡村的生态肌理,打造各有特色又相得益彰的美丽新农村。二是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实施城乡全域垃圾治理市场化PPP项目。健全“河长制”,深入开展河流整治。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农业向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绿色有机产品种植等现代农业转变,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品施用量。

(六)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环保意识。一是加强对党政干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开设领导干部生态文明专题培训班,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教育。二是开展对企业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企业经营者的生态意识、未来意识和整体意识,引导企业以管理创新和技术投入带动节能减排责任的落实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履行。三是开展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在县广播电台、凤凰台、网站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栏目,制作生态文明城市宣传片,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网络平台,建立生态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加强公众交流、组织宣传环保公益活动。四是倡导绿色生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长:袁祖怀

副组长:苏国宇

  员:盛        李守杰

 

 

 


本文原载于《发展研究》(准印证号:皖L04-0052018年第1


申明: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作者:凤台县政府课题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