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制造的淮南“升级版”

2019-09-20 09:59 点击数: 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步入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合肥工投工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淮南经开区共同投资的现代制造业及双创平台项目,已经进入建设阶段,将为各类型工业企业提供厂房以及相关配套用房。该项目的推进,成为淮南融入合肥都市圈、实现合淮产业走廊布局、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一着。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新挑战的形势下,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明晰了“1235”发展思路,找准了“235”产业转型路径,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主导地位逐渐凸显,开创了淮南转型发展新局面。

打造工业发展的“定盘星”

对于淮南来说,加快发展制造业,不仅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市努力打好“四张资源牌”,坚持“双轮驱动”的转型战略,在做精做优煤炭、电力两大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在“235”产业核心框架中,新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可谓是蹄疾步稳!

按照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我市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健全“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和竞争优势。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中,淮南制造业锁定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即到2021年,全市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0亿元,企业户数达到1000家。

做大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为做大实体经济的主体,我市凝聚转型合力,加快制造强市的建设步伐,让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我市通过狠抓工业项目库建设、央企民企合作、精准帮扶、政策落地等举措,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稳中有进。

曾经是煤炭行业产业链上的一个单元,如今是生态环保的先行军,从依靠煤到超越煤,淮南润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新中实现自我革命,推动“环保设备”制造和“煤矿安全监控”制造两大增长极,成为淮南市唯一一家新三板创新层的企业。

从去年全年来看,2018年淮南制造业生产量增加企业占比呈现曲折上升态势,全年生产量增加企业占比均值为35%,较上年全年均值提升1.2个百分点。

一根根镀银铜丝被拉制成型,经过特殊工艺,“变身”特种线缆,送往全国1000多家科研院所及军工单位,文峰电缆可年产各类电线电缆20万公里,产品有50多个系列,铸就军品娇子。

重卡总数突破3万辆,今年上半年产值突破26.79亿元,同比增长49.66%……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每分钟创造3.5万元产值,为我市打造百亿汽车配套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好经济发展的“守夜人”

从速度、结构、动力全方位入手综合施策,我市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在激活各类发展要素中实现量、质并进的“蝶变”,让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

今年以来,全市重点规上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项目46项,总投资2.8亿元,与省农科院、安理大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8项,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加强智能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我市加强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培育和示范引领,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型升级。目前,全市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企业7个,获批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7个,2019年培育认定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2个、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拥有登云企业150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10家、市级绿色工厂17家。

同时,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市级涉企收费清单,减少各类收费项目67项,清理规范和取消公共服务事项比例达45%,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大力实施“三比一增”专项行动,安排4000万元用于支持制造强市建设,助力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今年1至7月,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

记者 柏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