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持续优服务、稳增长、促转型,努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面向全省企业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即组织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企业,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淮南市人民政府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

淮府〔2018〕111号

发表时间:2018-12-18   阅读人次:   文字大小:[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皖政〔2018〕46号)精神,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支持,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本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引导中小企业坚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二)发展方向。引导制造业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专业化,即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精细化,即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特色化,即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新颖化,即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三)主要目标。以“研发一流技术、制造一流产品、培育一流企业家、实施一流管理”为目标,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技术服务出色、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单打冠军”;壮大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小巨人”。到2020年,全市“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达到100户,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新引擎、引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培育指导。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加大对升规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当年升规工业企业纳入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条件成熟后优先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指导各县区、园区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每年培育入库企业40户左右,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户以上,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30户。集中政策资源,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国内细分市场领域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和“行业小巨人”。(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二)增强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立足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提升企业在细分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实质性产学研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向社会开放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创新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经信委)

(三)强化载体建设。加强“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园区)”建设,依托现有6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12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等创业载体,提升“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水平。鼓励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园区)建设标准化多层厂房,降低政府投资建设的工业标准化厂房租金。建立健全产业集群专业镇公共服务体系,以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工业特色小镇发展。(责任单位:团市委、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四)提升质量品牌。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企业对标生产,支持企业主导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和安徽工业精品培育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大力发展智能、环保、健康产品,每年培育安徽工业精品5个、省级新产品15个、市级工业精品15个。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建设商标品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建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申报中华老字号、安徽老字号,开展境内外商标、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注册和维权。(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经信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五)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依托现有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立覆盖全市的网络化、智慧化企业服务平台。推进服务平台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建立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力争再培育1—2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服务中小企业的作用,完善政策咨询、创业创新、知识产权、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市场开发、财务指导、信息化服务等各类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普惠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六)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中小企业生产、研发、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的普及推广和深化应用。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销售。推动中小企业在基础设施、业务应用、设备能力等方面登云,根据不同行业、规模、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企业登云策略,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信息消费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申报省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信息消费创新产品认定。开展生产线和车间的数字化改造,培育智能工厂,分行业、分区域推广核心装备、关键工序数字化改造方案,每年培育认定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5个。(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七)促进协作配套。鼓励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放或合作共建制造业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高端装备使用、原型设计开发、生产工艺咨询、产业链配套等服务。鼓励“龙头+配套”协同发展,建立信息对接平台,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配套合作项目对接活动,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大型展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八)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依托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等开展精准化的理论、政策、科技、管理和法规培训,全面增强中小企业高管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能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训计划,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领军企业家、高管培训,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技工队伍素质,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技工队伍,广泛开展职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组织推荐“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技能大赛”“江淮杰出工匠”评选,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申报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工作,强化整体部署和协同推进,加强督促指导。进一步强化市级层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同机制,形成发展合力。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将“专精特新”发展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的目标考核。完善认定标准和程序,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综合评价。各县区、园区要建立完善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统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二)强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资金,设立“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与“制造强市”政策有机结合,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序发展。

对主导制定工信系统国际标准、国家(行业)标准的“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20万元。

对通过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获得国家级绿色产品、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

对新认定的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产品的“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对新认定的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10万元。

对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组织参加各类展会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一次性展位费补贴。同时,按照省内每次2000元、省外每次5000元的标准,给予参展费用补助。(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金融办)

(三)优化金融服务。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广“税融通”、续贷过桥资金及新型政银担业务等金融创新产品。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主动确认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扩大应收账款融资规模。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库,定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介。开展中小企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分阶段、分层次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教育培训。

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对我市辖区内注册在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执行;每年推动5—8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安徽专精特新板”挂牌,对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挂牌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10万元。

开展贷款贴息。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当年发生的一年期或以内流动资金贷款,按照同期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每户企业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四)加强监测督查。依托工业云平台,建立和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行监测体系,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进工作的督查力度,对执行政策不力、落实政策不到位的县区、园区和部门进行通报。(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统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本政策中各项财政支持政策的同一项目,与市里出台的其他政策不重复享受。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


附件:具体任务分解表




2018年12月3日  

附件

具体任务分解表

 

序号

工作任务

牵头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时限要求

1

2020年,全市“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达到100户。

市经信委

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2020底前

2

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每年培育入库企40户左右,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10以上,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2030户。

市经信委

各县区人民政府  园区管委会

每年年底前

3

加强“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园区)”建设,依托现有6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12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等创业载体,提升“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水平。

市经信委   市人社局        团市委

 

每年年底前

4

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进企业对标生产,支持企业主导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和安徽工业精品培育提升行动,每年培育安徽工业精品5、省级新产品15个、市级工业精15个。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创建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申报中华老字号、安徽老字号,开展境内外商标、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注册和维权。

市质监局    市工商局     市经信委

各县区人民政府             园区管委会

每年年底前

5

推进服务平台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建立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力争再培育12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市经信委

各县区人民政府  园区管委会

2020底前

6

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市科技局

市经信委

每年年底前

7

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训计划,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领军企业家、高管培训,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提升技工队伍素质,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技工队伍。广泛开展职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组织推荐“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技能大赛”“江淮杰出工匠”评选,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申报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

市经信委      市人社局

市委组织部   市财政局

每年年底前

8

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资金,设立“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与“制造强市”政策有机结合,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市财政局   市经信委             

市金融办

2018底前

9

支持企业上市(挂牌),每年推动5—8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安徽专精特新板”挂牌。

市金融办

市经信委

市财政局

各县区人民政府

园区管委会

每年年底前

10

建立和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行监测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进工作的督促检查。

市经信委

市统计局等

2020年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