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 > 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号: 003051081/201707-62448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中年,公民,TXT,中文,其他 发文日期: 2017-07-27
发布机构: 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7-07-27
生效时间: 2017-07-27 09:22:46 废止时间: 五年
称: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
号: 词: 工作 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17年7月25日在淮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代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 张孝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任务进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认真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要求,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积极落实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主要指标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4亿元,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7.3亿元,增长5.4%;财政收入85.6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9亿元,增长11.3%,总量居全省第8位;固定资产投资399.4亿元,增长15.1%,增幅居全省第3位,其中工业投资增幅居全省第1位;进出口总额0.85亿美元,增长37.7%,增幅居全省第7位,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经济转型步伐加快。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8.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1.7%、13.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79.6%,提高2.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49.2:40.8,服务业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扎实有效。一期总投资267亿元的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全面复工,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科院大气所淮南研究院超算中心、商合杭高铁淮南段、沿淮洼地治理应急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城吾悦广场、中科盛联环保静脉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

——发展活力继续释放。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123户,增长24.3%,其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幅分别居全省第8位、第4位。新增“四上”企业131户。授权发明专利201件,居全省第7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7%、13.7%,居全省第5位、第9位。实现直接融资154亿元,居全省第3位。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居全省第6位;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到位资金增长30.1%,居全省第2位。

——发展效益持续提高。1—5月份,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99.2亿元,增长25.8%,增幅居全省第2位;实现利税42.3亿元,增长20%,增幅居全省第8位;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下降7.6个百分点。上半年为企业累计减负14.3亿元。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319.8万平方米,比去年底减少38.9万平方米,房地产去库存初见成效。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5380元、6351元,增长8.1%、9.3%,增幅居全省第9位、第5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0.8%。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参保184.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94%,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3.2万人,提前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打好“四张资源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新的资源观和发展观,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打优煤电资源牌。煤炭、电力增加值分别增长9.3%、2.7%。总投资300亿元的煤制气项目前期取得积极进展。稳步推进新庄孜煤矿关闭。妥善分流安置去产能职工3605人。打强数据资源牌。编制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省级大数据战新基地新增关联企业126家。钱学森智库淮南中心、智慧医疗一期建成,光电产业园开工建设。打好科教资源牌。扎实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与航天十二院等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建设“1+3+8”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新增孵化场地7.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06家,建成众创空间7个。培养引进高端人才132名,新增高技能人才4130名、各类专技人才6600人。打响文化资源牌。出台《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意见》,组建八公山风景区管委会,全面启动寿州古城·八公山、焦岗湖2个5A级景区创建。全市旅游总收入、接待旅游人数分别增长18.5%、16.5%,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小麦总产79.5万吨,发展稻田综合种养3.5万亩。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12.3亿元,增长3.8%。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农产品电商企业网上销售额增长197%。认证“三品一标”企业30家,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二是推进改革创新,持续释放发展活力。坚持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动力,着力打破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全创改”“三重一创”。完成技改投资75.2亿元,增长24.1%。建设“互联网+智慧企业”51家,创业服务云平台正式开通。推进质量淮南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标准化研究院,制修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2项。推进创新发展、优化科技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获省政府表彰。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放管服”改革,编制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取消11项、停征1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1项政府性基金。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和联合惩戒机制等省级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四级“河长制”。稳步实施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深入推进寿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耕地质量提升试点、毛集实验区“三变”改革试点、凤台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等领域改革,充分发挥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三是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坚持招商、项目、投资“三位一体”推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招商引资加快推进。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实施招商引资全过程考核、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服务“交钥匙”工程。成功举办央企助推淮南转型升级对接会、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合淮工业走廊规划修编、与合肥市结对共建园区等工作进展顺利。上半年新签约项目159个、总投资489.6亿元,引进内资396.9亿元,增长21%。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合力推进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坚持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定期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重大问题。上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97个、竣工18个、谋划454个,完成投资227.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3.1%。承载能力加快提升。新增建设用地5611.7亩。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级补助资金5.1亿元。市经开区功能配套不断完善,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稳步推进,煤化工园区项目加速集聚。省级以上园区完成投资133.6亿元,增长45.6%。

四是推进城乡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一尊重、五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增幅高于投资增幅0.6个百分点。开展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实现主城区控规全覆盖。建立“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聚力抓好新老城区建设,高新区完成投资50.4亿元,增长36.1%,彩诚互联网经济产业园、万达广场等项目加速推进。启动安成铺周边环境整治,改造老旧小区12个,淮河公园(一期)建成开园。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878套,基本建成1871套,棚改货币化安置率提高54.8个百分点。积极构筑综合立体交通,淮上淮河大桥、淮凤路改造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成年度任务的79%。扎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年度任务的84%,启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采煤沉陷区开工安置房670套、搬迁入住居民1765户。完成数字城管一期升级改造,征迁拆违231.8万平方米。推动货车、农用车绕城行驶,困扰淮南多年的大车穿城问题得到破解。

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民生保障。坚持共建共享,持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级财政累计安排扶贫资金4.2亿元。稳步推进十大脱贫攻坚工程,提前完成省下达的村级光伏电站建设任务。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全市76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全部配备驻村扶贫工作队,实现帮扶工作“四个全覆盖”。全力抓好污染防治。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件按时办结,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0.4%。完成省大气污染防治考核项目210个,午季秸秆禁烧卫星监测“零火点”。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荣获全省考核第一名。成片造林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98.3%。3个湿地公园入选省首批重要湿地名录。谋划申报国家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区项目49个、总投资67.5亿元。大力加强民生保障。全市十三大类民生支出102.5亿元,增长7.5%。33项民生工程累计拨付资金35.8亿元。发放稳岗补贴8508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6亿元。合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超额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4所职业院校成为首批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完成率达109.4%,居全省第2位。农村五保、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6.7%、5%、26%、17.6%。建成全省首个食品药品宣教培训基地。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项目实现提标扩面。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受益群众达70万人次。聚力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妥善处置潘二矿透水事故,全市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5.9%、24.6%,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深化平安淮南建设,化解信访积案156件,排查矛盾纠纷3539件,调处率96.7%。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

六是推进作风建设,打造廉洁高效政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好“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和“敢担当、有作为”集中教育,不断深化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履职。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1件。开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试点,完成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93件。加强廉政建设。严格审计监督,审计(调查)单位222家,促进增收节支5266万元。强化行政监察,给予政纪处分162人。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2.3%。优化政务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加快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热线群众来电按时办结率达97.2%。市级政务服务工作绩效考评进入全省前三名。援藏援疆、地震、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和地方志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取得新进展。荣获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第三届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各位代表!在经济下行、资源型城市转型、化解过剩产能等压力叠加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呈现诸多向好变化更为难得。这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群艰辛努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淮南改革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淮南转型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来看,一是受宏观经济和能源产业双下行周期叠加影响,经济仍处于负重爬坡阶段。上半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虽呈上扬趋势,但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增幅仍低于预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不足。二是非煤电产业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新兴产业规模有待提升。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基础薄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三是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有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有待破解。四是干部作风不够过硬,不敢担当、不敢作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必须强化思想认识,牢记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一招不让抓好落实,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当前,淮南正处于转型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家“三大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战略等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随着全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等重要战略的深入推进,随着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等重大区域性项目的强力实施,随着合淮同城化、市矿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等重大决策的全面落地,淮南打造新动能的比较优势将更为凸显。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方向、廓清思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不走样,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保持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不懈怠,全面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和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在全省各地竞相发展中努力争先进位。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抓好改革创新,持续集聚发展动能。深化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是关键,必须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从“一煤独大”、工业大市的固化思维、优越思维中解放出来,勇于实践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必须以解决淮南问题为导向,探索淮南路径、编制淮南方案,不断释放改革创新红利。全面落实“去降补”任务。做好供给“加减乘除法”,全年退出400万吨煤炭产能,稳妥分流安置去产能职工,稳步实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以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为重点,继续做好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全市企业成本降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公布市级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及时承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认真落实“1+X”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启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扩容增面改革。稳步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大力实施“三重一创”。积极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支持各类研发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攻关优先向“三重一创”项目布局,加快推进战新产业、高新产业量增质优。坚持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全力服务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人造太阳”、中电科八所光电产业园、航天十二院航天体验园等项目建设,建成国家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二期。密切市校合作,支持安理工牵头组建淮南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大学生+大数据+大创意”模式。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全年建设“互联网+智慧企业”100家。大力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新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商标1件。

二是突出抓好转型升级,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坚决落实“双轮驱动”战略,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大力推进煤电化联产,加强煤矸石、瓦斯气、矿井水、粉煤灰、发电余热等综合利用。推动市矿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淮南矿业集团整体上市,支持在淮煤矿企业转型升级。全力保障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确保这一“工业航母”2019年6月底投产。多措并举延伸煤化工产业链,积极推进煤制气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型煤化工基地。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发展非煤产业是淮南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主攻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往前推进。转型发展是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坚定目标方向,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想事要深、谋事要远、干事要实,看准的东西,坚决做到不改变、不动摇、不犹豫。全面落实非煤产业发展业已形成的好思路、好规划、好举措,团结带领政府一班人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按照“235”产业转型路径和制造强市发展目标,通过外引内培、创新发展,让淮南的新型产业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主导产业更优、高成长性产业更强。重点推动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谋划建设淮南大数据产业特色小镇等项目,共同申报长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动全民创业和民营企业发展,让民营经济成为淮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做活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工程,统筹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引导各县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集聚区。实施“五个一批”建设工程,推进旅游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芍陂保护与发展研究,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5A级景区创建和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申报。做细做长现代农业。集中精力主攻农业产业化,重点推动县区农业加工园区、中储粮淮南直属库等项目建设,加快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发展,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65亿元。

三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持续打造新的增长点。干好淮南当前的事,必须做大“源头活水”,牢固树立招商是第一要事的理念,推动内外资一起引、大中小企业一起上、一二三产业齐发展。推进精准招商。围绕淮南自身优势产业,特别是现代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业、现代医药、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等非煤产业,按照“洽谈一批、签约一批、拟建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要求,深入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坚持引资引智并举,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创新团队。优化发展环境。以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法治环境,合力建设诚信政府。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及落实体系为目标,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容错免责等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政策的吸引力。强化招商考核。高度重视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把优秀人才放到招商一线施展才华。坚持“三个一”制度,将招商引资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签约率和落地率。全年引进内资751亿元,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425亿元,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2.3亿美元。

四是突出抓好项目投资,持续推动经济稳中求进。发展不是口号,需要一个个具体项目落地来实现,必须牢固树立“项目即发展”理念,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上,强化“四督四保”,全力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下半年,着重抓好418个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50个市级领导联系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1000亿元的投资目标。强化项目谋划攻坚。建立健全项目谋划攻坚机制,每年年中集中精力谋划下年度项目,切实提高项目谋划的精准性、可操作性。坚持谋深、谋细、谋实项目前期,结合实际谋划包装一批补短板大项目,争取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项目纳入国家、省项目大盘子。强化项目落地攻坚。坚持问题导向、挂账管理,加强层级调度、销号推进,强化分类交办、分类施策、分类推进、分类考核。完善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项目建设调度等机制,建立县区和市直部门项目对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等机制。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提前做好融资、供地、征迁、施工环境等要素保障,切实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转化率。强化项目建设攻坚。开工建设引江济淮淮南段、正峡段行洪区调整改造、贵州益佰健康产业园、楚都大道等重点项目,加快中兴路和东西部第二通道东延工程、“两行”项目、智慧医疗二期等项目建设,实现盖天力医药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积极破解项目遗留问题,依法依规谋划解决路径,做到当期项目抓紧推进、遗留问题统筹协调。

五是突出抓好平台建设,持续夯实发展根基。坚持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谋划发展,切实加强“五外联动”,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用好战略平台。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同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面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开发,推进沿淮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融入中原经济区,支持凤台县、潘集区、毛集实验区做强自身优势。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坚持把合淮同城化作为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的优先战略,加快推进新桥机场快速通道等项目,合力谋划新桥空港物流园等平台,加速规划、交通、产业、社会事业等协同对接。壮大县区园区平台。多措并举振兴县域经济,实施县区园区发展工程,狠抓土地供应量、工业用电量、新增企业注册数、新增参保人数、新增贷款数月度考核,以要素的考核倒逼经济的发展。制定园区差异化发展导则,支持开发园区主攻新型工业化。重点打造五大园区平台,支持市经开区做大做强,支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煤化工园区理顺管理体制,支持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建设合淮融合发展桥头堡,支持凤台经开区扩容升级,支持其他县区园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六是突出抓好城乡建设,持续打造生态美好淮南。统筹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出台“多规合一”控制线实施管理规定,争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尽快获批实施。主攻山南新区。围绕“行政、文化、科研、教育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定位,突出“科技、生态、宜居、智能”,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城市运行、城市治理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探索,以一流的规划、一流的建设、一流的管理,精心推进不留遗憾。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先进、长远、超前、留白”的要求,编制并实施建筑风貌、城市设计、城市色彩、海绵城市、绿地系统、交通设计六大导则,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打造绿色生态现代新城区。科学把握城市建设顺序和节奏,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向山南新区汇聚,全力以赴聚项目、聚人气。严把建设环节和重要节点,以便民化、亲民化、长效化的建设理念,打造密路网、小街区的宜人生活空间。开工3条过舜耕山通道,完善医院、学校、商业网点、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和功能聚集。提升改造老城。坚持“治”“改”结合,“拆”“改”“管”统一,开展“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城镇规划区内和“三线三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治理,推进城镇棚户区以及“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加快城区菜市场改造和公共停车场、防洪排涝体系、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小街小巷整治,尽可能多地增加公园绿地。积极破解过山、过河、过铁路等交通瓶颈,切实提高通行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完成60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修订淮南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编制“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加快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采煤沉陷区是宝贵资源,今年建成重点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区项目库,开工建设淮西湖治理项目。

七是突出抓好脱贫攻坚,持续扩大脱贫成果。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确保完成57个贫困村出列、30803名贫困人口脱贫年度任务,坚决打赢“翻身仗”。坚持精准扶贫。围绕提高精准识别率、精准退出率和群众满意度,协调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制定产业扶贫措施,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产业扶持。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让贫困户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制定实施民族聚居地区发展规划,确保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坚决防范返贫。全面落实防范返贫确保稳定脱贫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后,在攻坚期内原有的脱贫攻坚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加强保障兜底力度,积极推进健康脱贫“351”“180”兜底民生工程,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严格压实责任。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业务体系、包保体系和责任体系,配齐配强扶贫工作力量。强化监督问责,严明责任、严肃考评、严格奖惩,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八是突出抓好社会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实施民生工程,让淮南人民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推进学有所教。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制定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确保寿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建成市交通职业学校新校区。推进劳有所得。健全就业创业“四进四扶”工作机制,落实创业淮南行动计划。全面治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推进病有所医。加快健康淮南建设,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巩固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推进老有所养。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支持养老机构开办医疗卫生机构,着力打造“医养护康”四位一体养老模式。推进住有所居。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分配。推进采煤沉陷区安置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设平安淮南。坚持平安为基,守住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稳定、党风廉政等工作底线。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一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彻底解决倍受关注的水源地取水安全问题。争创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城市。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和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举办市第八届运动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宗教和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加快人民防空、地震、气象、档案、残疾人和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发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政治定力,对党绝对忠诚。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守好勤政本分,保持廉政本色,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力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动态调整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各方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为民勤政,建设服务政府。让淮南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健全到一线为企业、群众和基层服务制度。严格目标绩效考核,倡导“我负责、我来办、马上办”的作风,坚持“文不过夜、事不隔天”,推动政府工作提质增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上级有部署抓紧办理,下级有问题明确答复,项目有困难现场解决,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坚持对标提升,建设学习政府。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在政府系统开展“全面学合肥、对标提效能”活动,主动在思想理念、工作机制、服务意识等方面求转变、谋创新。健全完善理论学习制度,认真学习经济、科技、金融、法律法规等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务员队伍。

坚持改革创新,建设担当政府。担当是人民的期望,也是改革的需求。干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充分发扬淮河文化中敢闯、敢拼和不服输的精神,探索建立鼓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办法,为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健全工作清单和督查问责机制,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各项决策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坚持风清气正,建设廉洁政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有关规定,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会风会纪,将考评情况与目标绩效考核挂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一案双查”,持续提升政府系统从严管党治党水平。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织密廉政风险防控责任网,着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淮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实干兴淮,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淮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