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 初心的光芒

2018-09-21 16:44 点击数: 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以前总觉得道德模范、好人离我们很远,今天才发现,其实好人就在我们身边!”一个故事就是一面道德旗帜,一个故事就是一根道德标杆,更是一种力量。杨正云、许圣杰、孙以侨他们都是平凡人,因为他们一瞬间的行为或一份默默的坚持,擦亮了“德耀淮南”。道德模范用自己朴实的话语,讲述着自己真实的故事。

杨正云:38年如一日护家扫路暖人心

74岁,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然而毛集实验区环卫处一位名叫杨正云的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着路面清扫保洁工作。

她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清扫次数最多,成为全区年龄最大、工作最忙、干得最好的环卫工人。生活中,她38年如一日地照顾病床上的丈夫,为瘫痪多病的公婆养老送终,照顾下肢三级残疾的儿子和神志迟钝的儿媳和孙子,是远近闻名的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好奶奶。

1980年7月,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杨正云的丈夫张文超为帮助村民尽快抢收小麦,肩扛两袋过百斤的麦子在雨中奔跑,不料路滑摔倒,腰椎严重受伤,从此失去劳动能力。自此,全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杨正云一人身上,生活慢慢陷入困境。

丈夫摔伤腰椎后,接连患上了肾结石、哮喘、气管炎,杨正云不仅要照顾全家老小,还要到医院侍候卧病在床的丈夫。另外,她还要起早摸黑忙地里的农活,经常家里刚忙完,又急匆匆地跑向医院,24小时连轴转。看着劳累的妻子,丈夫十分愧疚,不想再给家庭带来负担。杨正云总是劝慰丈夫:“你活一天,我们就有一个完整的家,只要我活着,借钱都要给你治病。”

38年间,丈夫只是杨正云生活重担中的一部分,她还要照顾瘫痪多病的公公、婆婆,一直到给他们养老送终。更令她感到痛苦的是,唯一的儿子是下肢三级残疾、儿媳妇和孙子神志迟钝。一家人除了杨正云外基本都无法正常工作,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杨正云种地和当环卫工的微薄收入。虽然家庭困难,杨正云却是个热心肠的人,村里、同事谁家遇上困难,只要她能帮,都会主动上前,有时遇到不认识的人,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毛集每年都举办物资文化交流节,节会期间,清扫保洁工作任务特别重,杨正云一个人忙活不过来,就带上全家一起上路,推车的推车,扫地的扫地,捡垃圾的捡垃圾,全家一起忙到深夜。

说到杨正云,邻居和同事对她的评价是:虽然家庭困难,但从事环卫工作十多年来,见到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她都是主动上交或是主动寻找失主,从不私藏别人的一分一厘。

许圣杰:“袖珍大伯”书写大大的“人”字

他身高只有一米四,患二级残疾,却用并不高大的身躯铺就了侄儿、侄女长大成才的人生路。1995年,弟弟、弟媳外出打工,每年只能回家一次。24年间,他无怨无悔地替弟弟、弟媳悉心照顾留守的侄儿、侄女。2004年、2009年弟媳和弟弟相继去世,许圣杰不顾自己疾病缠身,靠着五保金、裁缝手艺和两亩薄地,只身照顾两个孩子并供他们一路求学。在弟媳、弟弟相继离世的10余年里,他既当爹又当妈,历经艰辛把兄妹俩抚养成人,不离不弃。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学习也很争气。有人说,人生就像抛物线,走过了最低谷,然后便开始上升。2013年,侄儿许永考取了安徽工程大学,许圣杰借遍了所有亲戚朋友,凑齐了学费。许永学习刻苦,年年都拿奖学金。2017年许圣杰家“双喜临门”:侄儿许永考取了安徽工程大学研究生,侄女许咏春高考成绩高出体育类本科线80多分,现就读于淮南师范学院。

喜讯传来,有喜有愁。考虑到家里的情况,许永打算放弃攻读研究生。许圣杰不同意,与之谈心,鼓励侄儿继续学习。许咏春高考之后,便到城里打工,想挣点学费。村干部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助许咏春联系了一家爱心企业,企业负责人表示,愿意全额负担她的四年大学学费,并承诺一直资助她读书,直到走上工作岗位。

艰难的生活,感人的真情。24年来,许圣杰用残疾的身躯为侄子、侄女遮风挡雨,用爱心支撑起一个家。说起侄儿、侄女,许圣杰一脸的骄傲,他说,孩子们都很懂事,也很争气,也很能体会到他的艰辛。两个孩子不止一次地对他说,等他们工作了,再也不让大伯干一天的活,他们也会帮助像他们一样的人。

生活虽然艰难,却让人倍感温暖。许圣杰是这个不幸家庭中的坚强大伯,支撑着这个家走过苦难的岁月。对家人的不离不弃,对生活的不折不挠。

许圣杰这个“袖珍”老人,用残疾的身躯为家人遮风挡雨,演绎了人间至爱亲情,许圣杰用大爱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孙以侨:我的世界给比拿更让人快乐

“树高千丈,不能忘根。创业多年,我最大的梦想是回报社会,为父老乡亲做点实事。”孙以侨执着于社会公益事业,修桥铺路、架线装灯、扶贫助困、助学助教、帮助留守儿童、尊师重教、敬老爱老,得到大家赞赏和认可,公益累计投入约450余万元。他的助人为乐、大爱善举在当地广为流传,在他的感染下,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投身公益事业。

孙以侨从小随着家人一起做生意,慢慢积攒了一些本钱。2008年,35岁的孙以侨外出创业,和他人一起,从事工程建设,从2009年开始,孙以侨投身公益,实现着自己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梦想。

2010年,孙以侨住在安居巷,巷内道路和下水道年久失修,给人们带来不便。他和爱人商量把安居巷路、下水道和路灯修好,并从积蓄中拿出20万元,聘请技术员现场勘验,帮助联系大型挖掘机、运输车、施工队。每天,他与施工人员在一起干活,修好路又装路灯,方便群众出行,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题。

他虽离开家乡多年,但时常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建设。他义务出资56万元为社区修建3条进村路,义务出资28万元为老街修建2条道路。得知家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消息,他个人出资50万元,在实验小学、实验中学、香港街、沿河路等8条街巷架设电缆6900米,安装路灯220盏。晨曦中、夜幕下,一盏盏路灯就像一个个明亮的启明星,照亮大家前行的路。无论是早起上学、放学归家的孩子,无论是早起忙碌、夜归心切的乡亲,大家踩着洒满光明的路面,走向温暖的彼岸。为了让灯一直亮下去,他每年为此花费的电费和维修费就有13万。路灯的使用寿命只有5年,他说,等达到使用年限,他会再把路灯换一遍。

做好事,孙以侨觉得很快乐,也很值得。他做的好事不胜枚举,为美化家园,清洁街道,他投入45万元为社区修建便民环保垃圾池50个;为尊老敬老,他花费21万元为毛集社区60岁以上老人购买医保,投入20万元为毛集镇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40台空调,让老人安享晚年,连续7年春节为敬老院老人送去新年慰问品;连续6年春节置办年货,慰问社区的贫困家庭……

为了带动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人一起做公益,2014年,孙以侨成立了“孙以侨志愿者服务队”,吸纳志同道合的朋友、同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当初的30志愿服务队发展到如今,已有几百人,大家一起为贡献力量,献爱心。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队伍中。在他的感染下,当地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公益事业。

“给,永远比拿快乐!”当我们很多人还在回味这句话的含义时,孙以侨却已经在享受“给”的快乐了。如果说孙以侨的事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或许有这么几点:干事业要认准目标,持之以恒;物质生活要适度;要感恩生活,帮助他人满腔热忱,尽已所能,不求回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以鲜活、饱满的形象活跃在我们的身边,通过道德模范的亲身讲述,用我们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凡人善举,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成为老百姓身边鲜活的价值观,让人真切感受榜样力量。

作者:罗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