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杠杆演绎“四两拨千斤”

2016-08-18 00:00 点击数: 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今年,“一事一议”由民生工程转为常态化工作,推进力度不减,惠民举措更实——财政杠杆演绎“四两拨千斤”

走进潘集区平圩镇聂圩村,平坦的道路,崭新的房屋,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呈现出和谐、小康的新气象。从昔日脏乱的“贫困村”,到今天整洁漂亮的新农村,老村庄的变化得益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历时8年,我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相继让260余万农村人口受益,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6年,“一事一议”由民生工程转为常态化工 作,在农村综合改革领域继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通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最后一公里”。

奖补拉动,播洒公益事业“及时雨”

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我市许多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不高。由于缺乏资金,村公益事业还比较落后。

市委、市政府想群众之想,急群众之急,通过财政资金的奖补,调动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一事一议”积极性,扩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筹资盘子,全力支持村公益事业发展。

2009年,我市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按照“全面推进、规范管理、注重实效、目标考核”的基本思路,坚持服务农民、突出重点、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原则,将惠民政策润泽广大乡村。

截至2016年,全市共实施项目4767个,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共计64445.45万元,受益人口达260余万,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从农田水利设施、新建和维修村内道路、路灯照明,到植树造林、安全饮水、环卫设施、文化体育设施……一个个惠民工程,让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项政策,省、市财政奖补占一大半,农民自筹还不到项目建设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很受村民们的欢迎。各村总是争先恐后要项目,谁也不愿放弃。”市财政局负责人如是说。

“一事一议”,“议”出农村民主新气象

2009年,大通区九龙岗镇曹店、魏嘴村开始试点“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资金8.8万元、占总投资的45%,村集体筹集资金7.3万元、占37.5%,农民自筹资金3.4万元、占17.5%,而项目的选择则由村民当家作主:硬化灌溉渠,建节制闸、桥涵,太阳能路灯……受益人口达3900人。

眼看着家园旧貌变新颜,村民们高兴地说:“这样的好事今后我们一万个赞成!”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以尊重村民主体地位为前提,凡是列入“一事一议”奖补的项目要广泛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同时,项目实施主体由村级组织承担。

把责任和权力都交给村里,既便于村“两委”因地制宜组织村民群众实施,又便于村民群众参与施工监督。村里的事村民自己说了算,大大地激发了广大村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事一议’改变了长期以来村级事务由村干部‘说了算’、‘暗箱操作’的局面。”大通区洛河镇王庄村的村民代表自豪地说:“大伙儿都有发言权,我们对‘一事一议’的政策也更支持了。”

凝聚合力,提振农村事业“精气神”

2016年,我市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作为常态化工作,退出民生工程,但工作力度并未降低:出台年度实施方案、修订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加大财政投入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开始,我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做到贫困村全覆盖。

今年, 全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概算为13979.2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1213.6万元;奖补项目786个,涉及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 村内环卫设施、村容美化亮化等众多内容;实施项目的行政村735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6.9%,项目受益人数达到229.4万人。

今年,我市配合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将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全市实施“一事一议”项目的贫困村162个,项目数181个,总投资3618.5万元,受益人口52.4万人。

我市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引导,带动了农民筹资筹劳、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赞助等社会投入,构建了“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社会捐赠赞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投入机制。

一条条水泥路环绕,一座座文化活动室宽敞又明亮,农家用上了沼气、自来水也接到了家……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淮南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作者:柏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