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法治文化 提升普法水平

2018-03-14 09:31 点击数: 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这为全民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推进新时代全民普法,必须坚持推动法治文化建设,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提供有力精神文化支撑。

必须发挥法治文化阵地功能。大力建设多种类型、不同规模的法治文化阵地,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说理用法、办事循法”的浓厚法治文化氛围,是宣传思想文化部门服务法治淮南建设的重要担当。要依托淮南法治文化馆、法治文化公园等普法基地,进一步激活法治文化引领、宣传、展示功能;依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谋划建设一批基层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书屋等。发挥报、台、网、微等媒体传播法治文化的作用,主动适应以自媒体、融媒体为代表的新闻宣传新格局,推动全市法治文化建设从固有阵地向前沿阵地、从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型。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搭建范围更广的法治文化学术研讨交流平台。

必须突出法治文化形态植入。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新课题、新任务。法治文化建设引领、支撑和推动着法治建设实践,需要充分发挥和结合各项资源优势,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各类人群。要通过活动引领、项目推进、产业培植等方式,设计好法治文化建设载体,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植入法治文化表现形态。结合机关文化建设,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结合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社区文化建设,助推社会管理创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助推青少年法律素养和道德情操提升;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助推淮南企业特别是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必须重视法治文化价值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人民群众价值准则的战略需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法治文化体系的基本要求细化为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运用法治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由“软规范”向“硬规矩”的刚性转变,发挥法治文化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培育和践行崇法尚制的民众法治素养,推动全民尊法尚法、守法护法。

必须打造法治文化地域品牌。淮南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历史文化资源厚重。挖掘区域文化禀赋,做好“特”字文章,是文旅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发挥文艺影响人、教育人、熏陶人的作用,创作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法治文艺作品,把法治宣传工作做出成效。大力发掘《淮南子》的传统法治思想,运用新时代法治理念彰显传统法治精髓。坚持传承与发扬并举,做优做强“豆娃说法”等法治文化品牌。利用火老虎、花鼓灯、抬阁肘阁等富有淮南地域元素的表现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不断探索淮南特色法治文化建设新路子,推进普法工作向实里做、向细里做、向深里走。


作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 许承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