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解读】淮南市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四级调研员夏明媚参加新闻发布会对淮南市社会救助工作进行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18 10:55信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市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社会救助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四级调研员夏明媚,市民政局低保中心副主任丁纯辉围绕我市今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夏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夏明媚: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与支持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2022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开展情况。
  民政部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担当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治责任,不断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水平,以实际行动深刻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聚焦提标扩围,着力筑牢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自2016年以来,我市连续7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切实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健全动态调整机制。2022年7月1日,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671元,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25元和708元,增幅分别达到8%和5.5%。城市特困供养人员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3800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1050元,其中集中和分散特困供养人员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9120元和7800元;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照料护理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50元、450元、60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照料护理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
525元、300元、45元。今年1至10月份,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0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5.07亿元,累计保障特困供养对象20.37万人次、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1.42亿元。二是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为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因疫情造成的暂时性生活困难,我市于7月份为12.78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分别按照每人300元、200元、4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3159万元。三是启动价格联动机制。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阶段性降低价格联动机制启动条件和扩大价格临时补贴发放范围,当居民消费价格单月同比涨幅由3.5%降到3.0%,为城乡低保对象、低保边缘人口、特困人员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为9月份、10月份在保12.8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767万元,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30元。
  二、聚焦有效衔接,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2年,是实现脱贫攻坚向全面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的重要一年,民政部门准确把握“过渡期”总体要求,保持兜底保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制定要点有序推进。印发我市《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工作要点》,从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全力推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强化有效衔接保障支撑等四个方面,提出16条推进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体举措。二是拓展范围兜底保障。根据“适度扩大兜底保障和福利政策覆盖范围”的要求,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落实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就业成本豁免等政策。三是健全机制加强监测。加强与乡村振兴、医保、卫健、人社等有关部门数据共享与比对,不断扩大低收入人口数据库范围,实现了对全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14万多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预警全覆盖。四是逐户核查精准帮扶。对乡村振兴部门确定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进行逐人逐户核查,对系统预警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及时进行入户走访,做到早发现、早帮扶。
  三、聚焦智慧救助,着力健全线上线下主动发现
  市民政局以大数据为抓手,全面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采取“四结合”方式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让符合救助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得到及时救助。一是坚持线上预警与线下核查相结合。与乡村振兴、教体、人社、住建、卫健、应急、医保、残联、工会等部门建立了稳定的信息交换机制,按月将共享数据进行汇总筛查,对因病因残因灾或遭遇其他突发性生活困难人员实时预警,由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核查,通过线上实时预警与线下入户核查相结合的主动发现工作模式,将遭遇突发性困难人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二是坚持信息比对与主动救助相结合。通过与乡村振兴部门信息比对,将2709名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低保、特困范围;向市医保局提取2021年度因病个人自付额较高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信息,主动联系年度个人支付额较高的困难群众申请办理临时救助;按月将在保低保对象、特困对象和殡葬数据进行比对,经核实确定已死亡人员及时出保。三是坚持主动摸排与认定帮扶相结合。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低保标准1.5倍的低保边缘家庭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开展摸排,对摸排中发现符合低保、特困的及时纳入,对渐退期满及时予以退出,对出现临时性困难人员给予临时救助,对存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饮水等困难的群众,及时转介到相关部门。四是坚持经济状况核对与入户走访相结合。对申请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救助人员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根据核对结果结合入户走访情况综合判定其是否符合保障条件,有效杜绝“错保、漏保”现象。
  四、聚焦关键小事,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
  市民政局为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办好为民实事,通过简化办理流程、开展多形式救助、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等方式,将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惠民之政、利民之举精准送到群众身边。一是推进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对低保、特困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和我市户籍居民在本市实际居住地申请办理低保、特困待遇工作进行跟进,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难题,充分发挥联审联批机制作用,将办理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二是开展多形式急难救助。疫情期间,采用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非接触方式开展入户调查,并结合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对因疫情造成生活困难人员,采取发放救助资金、购买生活必需物资、防疫用品等多种方式给予临时救助。今年疫情期间,及时将259名困难群众纳入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保障范围,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及物资51.6万元。三是推行住院护理保险制度。为切实解决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护理难问题,我市自2020年以来,逐步推行为特困供养人员购买住院护理保险。在保险期间内,参保人员因遭受意外事故或发生疾病导致住院治疗的,按实际住院天数赔付护理费,参保人员因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赔付身故保险金。四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密切关注“皖救一点通”预警栏目、“淮南民政”微信公众号社会救助服务、“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等渠道群众求助信息,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困必扶。
  五、聚焦提质增效,着力助推救助政策精准落实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精准度,确保救助政策公平公开公正实施,市民政局通过落实“五项制度”,努力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一是落实动态管理制度。对在保低保、特困对象根据保障类别开展动态管理,县(区)民政部门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对乡镇(街道)审核确认对象进行入户抽查,在动态审核中随机抽取部分村(居)进行全面入户核查。二是落实近亲属备案制度。对村(居)干部、社会救助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等社会救助事项的人员全部实行备案管理,审核确认材料实行单独归类,存档备查。乡镇(街道)进行全面核查,县(区)民政部门开展复核,市民政局抽查,坚决杜绝“政策保”、“关系保”、“人情保”。三是落实公开公示制度。坚持“审核确认张榜公示、保障对象长期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政策在阳光下运行。四是落实举报渠道畅通制度。市、县区民政局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社会救助热线,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处理群众或舆论曝光问题线索。五是落实定期通报制度。对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督查,根据存在的问题按季下发通报,并限期整改,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全面压实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核查责任。
  我市民政部门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找准社会救助工作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定位,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嘱托,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市场星报记者:
  特困供养人员是个特殊群体,请问除了为他们发放基本生活费以外,还为他们提供了哪些保障? 
  丁纯辉: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包括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淮南市民政部门除了每月及时足额为特困供养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以外,为了切实解决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护理难这个问题,从2017年开始,根据特困供养人员失能半失能程度发放护理补贴,今年,大幅提高了特困供养人员护理补贴,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照料护理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50元、450元、60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照料护理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25元、300元、45元。同时,从2020年开始推行为特困供养人员购买住院护理保险工作,对因疾病或意外伤害住院的特困供养人员理赔住院护理费和意外身故保险。理赔标准和赔付天数根据所住医院的等级来确定,市辖区目前理赔标准为每人每天60元至150元,一个年度内最多赔付天数是120天。意外身故保险标准为1000元。到今年12月5日保单到期后下一年度赔付额也大幅提高,最高赔付标准为每人每天180元。
  安徽法制报记者:
  在简化救助流程方面,我市有没有新的举措?
  丁纯辉:
  我市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强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社会救助等民政业务领域的应用,去年建成了淮南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系统通过汇聚乡村振兴、医保、人社、教育、住建、应急、卫健、总工会、残联等部门数据,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特殊困难人群开展动态监测,实现困难群众自动化预警、主动发现,将社会救助办理由被动向主动办理转变,实现智慧救助、精准救助。
  同时依托该系统,实现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救助事项的线上自助申请。具体操作是:困难群众本人、亲属或者其他志愿者等通过“皖事通APP”中的“皖救一点通”服务,或者“淮南民政”微信公众号中的社会救助服务,点击“我要申请”,如实填写申请信息,拍照提交相关资料,工作人员在收到求助信息后,将主动联系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帮扶措施。
  主持人:
  感谢各位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