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民心坐标” 绘就人民生活“幸福景”

发布时间:2021-09-23 15:20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幸福源自哪里?幸福源自民生细节,源自百姓的身边事。

家门口参加就业培训,持“证”开办农村淘宝,解决乡亲们的买难卖难问题,这是幸福;老旧小区一改“脏乱差”,变得整洁有序、设施完善,这是幸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门看病方便省心,这也是幸福……群众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映照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新生活。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汇聚成一抹浓郁且温暖的城市底色。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逾236亿元,累计滚动实施54项民生工程,建立了生活保障、供养标准、救助水平等动态调整机制,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2021年1至8月,全市已拨付民生工程资金360187万元,有力保障了33项民生工程的高质量实施。全市人民沐浴民生暖阳,乐享幸福小康生活!

民生理念: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怎样才能让群众看病不再难、不再烦?”……我市把人民群众急盼的“民声”,当作实施民生工程的指向标。

“以前,方楼小学校园内道路未硬化,雨天泥泞,厕所破旧,办公条件简陋。”站在学校新大门前,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区里先后投入80余万元硬化了校园道路,新建了大门、厕所、自行车棚,为每个班级配置了多媒体设备,为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一台电脑。现在,学校开足开齐了以前因条件限制开不起来的课程,老师们的干劲都更足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更加关注子女教育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用学生数176.71万人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3.06万人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0所。

走进寿县隐贤镇姚祠村卫生室,记者第一印象是整洁规范,室内分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和药房等功能区。正在卫生院看病的董传福老人告诉记者,“如今,小病小痛不用出村了,村卫生室看病方便又便宜。”

除“病根”,拔“穷根”,如期奔小康。五年来,全市贫困人口累计大病救治9444人,办理慢性病证53214份,贫困人口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大幅减轻。如今,村村都有卫生室,大病救治强保障,送药上门暖人心,群众看病就医“烦心”变“舒心”。2021年,我市继续实施“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1—8月,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398个,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人数1565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的村医进修人数89人。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2016年,我市端出33道“民生大餐”,涉及精准扶贫、“三农”、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众多民生领域。五年来,民生工程内容虽然有增有减,但民生情怀始终如一。五年来,我市滚动实施的54项民生工程,化作一道道民生暖流,温暖着人民群众的心田。

民心坐标: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2021年3月4日,谢家集区举行“春风行动”暖心送岗招聘会,32家企业参加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我以前从事过保安工作,有工作经验,所以求职很顺利。真的没想到,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圆了就业梦。”求职者郑文礼高兴地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就业脱贫工程,举办“春风行动”“退役军人就业起航”等各类主题招聘会和“2+N”专场招聘会,就业援助和就业政策宣讲会。五年来,全市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7812人,技能脱贫培训7004人、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61771人、新技工系统培养12469人、退役士兵技能培训4432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7392人,建成7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2021年,我市大力实施“就业创业促进”项目,1-8月,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934个,累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866个,吸纳804名符合条件的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参加见习。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我市实施“技能培训提升”项目,2021年1-8月,全市累计开展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523人、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9514人,完成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人数864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400人。老百姓的“饭碗”越端越牢!

曲曲弯弯的背街小巷,往往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沧桑变迁。随着城市化浪潮铺天盖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却疲态渐显。

“以往每次雨天出门总是踮着脚尖,踩着砖头,稍不留意,脚下的水会溅到身上,如今这种烦恼再也没有了!”老旧小区实施维修改造后,家住田家庵区田东街道东苑小区的吴忠国对环境的改善深有体会。

作为中心城区的田家庵区,从2015年开始了一场“脚下修路,头上点灯”的老旧小区改造行动,至2020年改造老旧小区105个、小街小巷39条,并完成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21个。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整治208个、受益居民73555户,城市棚户区改造累计新开工22775套、基本建成36593套。2021年1—8月,全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091套,基本建成828套;105个小区全部开工建设,累计投资32500万元。

民生落点:提高保障标准,提升民生温度

从2021年7月1日起,我市再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并首次实现市域内统筹,市辖区和凤台县、寿县分别由每人每月642元、600元统一提高到671元。这是我市连续第六年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

一以贯之促民生,满足群众新期待。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持续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逾236亿元,其中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6.6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8730个;贫困群众人均收入逐年提升,由2014年的2236元增加到2020年的11472元。

抬高保障底线“刻度”,提升民生“温度”。五年来,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53.8万人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2.3亿元;累计保障特困供养人员154万人次,发放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资金7.74亿元。

兴产业,除穷根,富农民。五年来,我市共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到村项目1904个、到户项目21.5万个,建成特色种养业扶贫园区297个,给贫困群众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

乡村振兴路先行!我市聚焦交通先行,“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建成通车3513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完成550公里,全市794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突出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十三五”期间,全市96个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正常运行,农村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5117场、放映电影30224场、体育活动14399场、农家书屋更新出版物32.8万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补贴835.75万元。

厚民生,聚民心。回眸五年民生路,“民生淮南”留下了一串串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扎实脚印。各项民生工程的加快建设,酝酿成了幸福源泉。 

记者 朱庆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